尋餐提示:創(chuàng)業(y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蜀ICP備2021016936號-3
版權所有: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尋餐網公眾號
尋餐網微博
之前網上流行一篇題為《美國人愛吃中餐 有人走遍大陸"尋左宗棠雞"》的文章,介紹了中餐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文中提到,中餐不僅是2016年美國人最愛點的外賣,而且曾有導演為給美式中餐里的一道菜“左宗棠雞”拍一部紀錄片,走遍中國大陸?!秾ふ易笞谔碾u》這部紀錄片一度成為Netflix上的當紅影片。
中餐走入世界的時間較早,從那時起就給外國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19世紀中期,美國中餐館最初是為華人勞工提供廉價飲食,而廚師一般也由勞工現(xiàn)學充當。
早期中餐館得以發(fā)展也是以物美價廉為賣點,而其中一項特產便是“炒雜碎”(chop suey),這種食物原本是為勞工提供,將雞肝雞胗和蘑菇豆芽等混在一起炒,制作快捷又價格低廉。到了1896年李鴻章訪美,華人移民借美國媒體對官員餐飲的好奇而杜撰了一系列關于炒雜碎的傳說,將雜碎與這位達官貴人掛鉤,于是幾乎一夜之間,炒雜碎在紐約開始流行起來,一度成為中餐的代名詞,《紐約時報》還開始專門報道中國“雜碎館”。
到了二戰(zhàn)后,中餐館又隨著美國快餐業(yè)的興起而紛紛轉向外賣服務,以更低的價格與麥當勞、賽百味等美式快餐店爭奪顧客。這些中餐館半數(shù)以上都是簡易外賣店,遍布大街小巷,不僅提供中式菜,還提供炸薯條等西式快餐。這類中式快餐發(fā)展之快,讓這種繪有寶塔的紅色包裝外賣紙盒都成為中餐的象征。但這些中式快餐大多特意迎合外國人口味,千篇一律,少有真正的中餐特色。2008年《華爾街日報》曾有評論《中餐為什么難上檔次》,作者中餐館品質不佳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歸結到華人移民無師自通發(fā)明的美式中國菜。
過于密集的中餐館還因為惡性競爭而刻意打壓的價格,這也加深了中餐的廉價形象。而中餐館的衛(wèi)生問題也一向廣受詬病,從100年前至今,美國中餐館都沒有擺脫“環(huán)境骯臟”的評價,這同樣制約餐館往高端餐飲方向發(fā)展。
知乎上曾發(fā)起《中餐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比得過法餐嗎?》的討論,一名網友的回答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中餐當今的地位:群眾基礎廣泛、性價比高、實惠、市場大,但在走入中高端餐飲市場時面臨困境,價值不被消費人群認可。
法餐的世界地位為什么這么高呢?知乎一位在法國吃了八年的網友給出了一些法式家常菜的細節(jié),值得我們思考:
食材豐富、質量優(yōu)良、新鮮、衛(wèi)生、精雕細琢,即使其中一些目前難以達到,如資源分布不均衡,但這些細節(jié)仍然可以成為中餐改良的目標。
另外一名網友給出的評論更實際,也可以看出中餐和法餐的差異不僅僅在于食材的供給:
正如這名網友所說,一個好的餐廳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優(yōu)化”,追求更高質量,追求更加穩(wěn)定的產出,從而培養(yǎng)客戶,獲得客戶的認同,所需的代價就是付出更高的成本。
中餐要改變現(xiàn)有的世界地位需要不斷付出更高成本,追求卓越的產出,在視野、意識和行動上都要做出努力。正如這名知乎網友提出的,中餐無論從歷史上還是資源角度,都很有成為一流餐飲的潛力,只是我們付出的可能要比西方更多一點:
上一篇:教你怎樣做好吃的披薩